抓住心理发展的这4个关键期,培养一个心性健全的孩子并不难。

时间:2023-04-15 12:06:27来源:顶端新闻


(资料图)

# 顶端作家造星计划 #《人民日报》曾经发文指出: 教育好孩子,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。无论父母赚多少钱,取得多大的荣誉,都比不上教育好自己孩子的荣光。但在现实生活中,为什么有的孩子很听父母的话,而有的却很难管教呢?原因就在于,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没有抓住孩子心理发展的4个关键期。在《心理抚养》一书里,作者提出人的心理发展是呈阶梯递进的。所谓阶梯递进是指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重要台阶,除了第一个台阶外,其余台阶都要依赖于前一个台阶,越是底层的台阶就越重要。第一个台阶:0-3岁是情感建立的关键期。李玫瑾教授认为:“孩子的品性和对生活的态度,往往取决于生命最初的那几个月、那几个年头。这是人最弱小的时期,父母的每一次温柔回应,都会给孩子带来最深的满足感和安全感。”心理学把这种亲密的情感联结称为“依恋”。这个时候,需要哺乳者用心抚养,用全部的爱去耐心呵护和帮助孩子。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依恋情感是人心理发展的起点,也是其他心理内容发展的基础。因此,父母一定要给孩子足够的爱,比如拥抱、微笑、对视、哭闹时的温柔爱抚,多花一些时间和他在一起,做他喜欢的事情,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全心全意的爱。当一个孩子在0—3岁时期,依恋情感得到满足,他的安全感也才会更足。反之,一旦孩子的安全感缺失,却是一生都弥补不回来的。所以,0—3岁时期,父母一定要将孩子带在身边,培养依恋情感。第二个台阶,3-6岁需要进行性格教养。要规范和约束孩子,这一过程对孩子来说带来的是痛苦和磨难。因此,需要第一阶段的情感抚养作为基础。孩子有良好的行为规范,有教养,日后就容易融入群体和社会。在这个阶段,父母也可以多观察孩子的兴趣点,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,很多受益一生的爱好都是在这个阶段培养起来的。三岁时,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“不”。比如,孩子随意的要零食或者要求频繁的买玩具,家长第都可以以合理的方式拒绝。四岁时,家长要教会孩子等待和自律。比如,让孩子收拾玩具,或者把用过的东西放到原来的位置。五岁时,家长要在诱惑训练中教孩子学会自我管理,并身体力行地示范给孩子如何与他人分享。六岁时,孩子要在体育运动中,学会吃苦耐劳的精神。爱运动的孩子,一定能够理解吃苦耐劳的意义。第三个台阶,6-18岁主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能力。能力的培养需要后天的努力,它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,有3-6岁时期良好的性格教养作为基础会顺利得多,否则容易半途而废。女孩12岁、男孩14岁起,第二性征开始发育,孩子进入青春期。面对中学生,家长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,帮助孩子成长,尊重孩子的选择权。而不是粗暴式的“管”。李玫瑾教授在《圆桌派》中说过:“12岁之后,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,要少说、少做、多听。”说得多,管得多,意味着控制和否定;而倾听则意味着尊重和肯定、放手和接纳。心与心有了交流,情与情有了交融,教育自会水到渠成、事半功倍。第四个台阶,18岁以后就是自我修养阶段。它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。如果前三阶段存在缺陷,第四个台阶就会自然受阻。因为一个无情又没有自律的人很难修养好自己。综上,心理发展在延伸和递进的过程中若缺少某个环节或某个台阶,就会出现外强中干的缺陷,且终身难以弥补,因此,它具有不可逆性。在心理发展四个重要的台阶中,18岁之前就占了三个,这18年可谓奠定了人生的根基。其中,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台阶。看过一句话:“每个孩子都有成为优秀人的潜质,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,赋予了孩子不一样的人生。”所以,作为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点,不要错过孩子成长阶段的关键环节,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,这样才能抚养出身心健全的孩子。

关键词:

相关资讯
热门频道